泪奔!只属于魔都的记忆,感动了2400万上海人!
弄堂对于上海人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,
虽然弄堂的样子都大同小异,
但每个弄堂都有不同的故事,
穿梭其中,
小辰光的日脚慢慢浮现~
辰光的弄堂口,人声鼎沸,挤都挤不进去,
吵得最厉害那圈,一定是在打“大怪路子”。
即使在狭小的弄堂里,
上海小囡也能白相出花样精。
照片是黑白的,
日子却是闪亮的。
弹街路、传呼站、老虎灶,
侬还记得伐?
封存的弄堂记忆
弹街路又称“弹格路”,
由卵石、块石铺筑而成,
对于不少上海人来说,
看到弹格路便会梦回老上海。
在碎石弹格路上骑车吃个“弹簧屁股”,
在弹格路玩橡皮弹球,
走在弹格路上独特的感觉,
都是上海人对于弹格路的回忆。
侬小时候吃过“弹簧屁股”伐?
▼
“小时候外婆家弄堂外就有一条,老爸骑车带着我,吃一路弹簧屁股,这弹格路和弹簧屁股都有老上海的味道。”
吃一路,痛了一路,
当然也笑了一路~
弹街路渗水好,又接地气,
坏了修理也十分方便。
修修补补可以用上几十年呢~
出去买点米,扯点布,买点菜,
脚下都有这种踏实的感觉。
虽然一部分人对弹格路记忆深刻,
但对于90后、00后的孩子来说,
大概已成为历史了吧~
现在很少能看到弹格路了,
但在上海有的地方仍能见到
与弹格路类似的地方。
像我们熟悉的
田子坊
▼
1933老场坊
▼
多伦路文化街
▼
如今,只有在老街上,
才能感受到“原生态的弹格路”了吧~
嘉定西大街
传呼站又称“传呼公用电话”,
在没有家庭电话、没有手机的年代里,
这一部电话承载了多少代人的情感呀!
-“侬好,这里是xx弄,请问你找谁?”
-“好的,稍等,我这就去叫……。”
这样的画面,这样的场景,曾经如此熟悉的对白,
一下子就唤起了我们尘封的记忆。
那时居民要跟啥人通话,
就先打电话到对方所在地的传呼电话亭,
由电话亭服务员记下来电号码或简单内容后,
上门通知被叫户。
有时候忙得来不及叫唤,
嗓门大的走出电话亭,
就扯开嗓子叫了起来:
“张家姆妈!
拿(你们)伲子(儿子)夜饭勿回来吃勒,
勿要回电了。”
以前没有电话,
邻里有人突然生病或者发生意外,
都是靠这个电话第一时间叫来救护车救人的。
公用电话间,一般坐着两个“老阿姨”,
她们都是“看山水”的高手。
比如(当然这个例子伐大“恰当”咯),
来电话说家里人过世了,
传呼阿姨就会说,
“XX来电话,叫侬到医院去一趟,侬勿要急”
“XX病比较重一点,你去一下”
不是马上告诉你一个很不高兴的消息,
而是让你先有个心理准备,
是不是老贴心勒!
到了上世纪70年代,
上海几乎每一条弄堂口都出现了公用传呼电话亭,
当时给人留联系方式,必留一个公用电话号码。
改革开放以后,
到外地出差办事的多起来了,
出国留洋的也多起来了,
传呼电话亭便如同雨后春笋、遍地开花。
进入80年代后,
需要联络的时间不仅仅在白天了,
于是夜间应急电话应运而生。
90年代后,
家庭电话普及,磁卡和投币电话兴起,
传呼电话业务逐渐减少并消失。
博物馆
如今传呼站带着无数人的回忆功成身退,
躲进了博物馆,
然而它一直存在于我们心底,
因为这是一个与家相系的传呼电话亭,
带来过许多的期待、喜悦、失望和悲伤……
上海现存的最后一个传呼公共电话——黄浦区(老南市)面筋弄
@一位老上海人:
我们那时候,虽然是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年代里,冬天的晚上,就到“老虎灶”去打点滚烫的开水回来,洗脸、烫脚,再灌满“汤婆子”塞进被窝,在寒冷冬夜里睡觉才有了温暖的感觉......
“灶开双眼兽形成,为此争传老虎名,
巷口街头炉遍设,卖茶卖水闹声盈,”
这是对于老虎灶的真实写照。
对于很多老上海而言,
“老虎灶”已成为生活中最深刻的记忆。
它是一种专门卖开水的店铺,
曾遍布居住区小巷,
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里,
“一分钱一瓶开水”,经济又实惠。
为居民提供了多少便利呀!
当时零售开水叫“泡水”
▼
为厂商送熟水叫“挑水”
▼
为茶客提供喝茶聊天的场所叫“开茶馆店”
兼营提供洗浴的叫“清水盆汤”
▼
它是记忆中温暖的角落,
见证了那个年代的人情冷暖。
忘不了的弄堂生活
过去老弄堂里一早最热闹,
刷牙,生煤球炉,阿姨去买菜,媳妇为阿婆买早点......
市井气息满满。
小辰光旧弄堂里,
阿姨姆妈们会经常交流毛衣针法和式样,
一起分享做妈妈的欢乐与忧愁。
礼拜天的上海男人,
买菜烧饭、做家务、小修小弄,都不在话下!
现在的上海好男人从那时就有了!
“砰”的一声,
香喷喷的爆米花出炉啦,
那是童年最幸福的事情之一!
小时候,放学回家,
约上弄堂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“四国大战”,
那叫一个痛快!
以前还没有空调的时候,
夏天屋子里太热,
弄堂里的人就会带着椅子、扇子跑出来乘风凉。
冬天只要有太阳,
就会像“老母鸡孵蛋”一样“孵太阳”
慵慵懒懒地晒在太阳里,那叫一个适宜!
小时候最开心的童年记忆,
就是在弄堂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一起疯玩,
跳橡皮筋
▼
掼结子
▼
滚铁环
▼
打弹子
▼
前门阿婆、后门爷叔,
亲密的乡邻,弄堂里的人脉,儿时的嬉闹
……
那时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,
那时邻里间亲如一家人,
那时大人们一起嘎嘎讪胡,
那时一家一家轮流烧饭,
那时的幸福时光足够让人回味一辈子!
▼
小辰光,如此简单,
回忆时,如此美好,
侬还记得小辰光的弄堂生活吗?
- End -
更多精彩请戳 ☟